首页 砺展展览 Hi,最近想去哪里参展?
客服服务电话

扫码咨询 (微信同号)

首页 > 展会资讯 > 医疗资讯 > 全国药品交易会春季 PHARMCHINA新一代失眠药争夺百亿市场

全国药品交易会春季 PHARMCHINA新一代失眠药争夺百亿市场

来源:网络
时间:2025-11-26 16:41 分类:医疗

  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近半数受睡眠困扰,《2025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用48.5%的睡眠困扰率提醒全社会:失眠,已从“亚健康”升级为“公共慢性病”。而庞大的“缺觉”人群背后,更是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抗失眠药物市场。

01
失眠赛道火热升级:睡眠新药密集获批上市

失眠带来的不仅是疲惫和注意力下降,更会诱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长期失眠可能增加抑郁、焦虑、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的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就在 9 月中旬,扬子江药业的一则消息让行业目光聚焦:其自主研发的 1 类抗失眠创新药法赞雷生(YZJ-1139 片),新药上市申请已正式被受理。

02
失眠治疗药物演进

回顾失眠药物的演进历程,也是一部人类对睡眠机制认识的进步史。

第一代药物苯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如同用重锤敲击,精度不足但伤害有余。

第二代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虽然更具针对性,但依赖性和戒断反应问题限制了长期使用。

第三代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取得平衡,但仍存在次日嗜睡等残留效应。

而第四代的代表新型靶点作用药物也在失眠治疗领域有新的突破。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

03
国内市场格局:创新药密集上市,竞争白热化

2025年成为中国失眠治疗市场的分水岭。卫材的莱博雷生和先声合作的达利雷生相继获批,拉开了第四代失眠治疗药物竞争的序幕。

这两款机制类似的药物上市时间仅隔一月,预示着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两者的日均治疗费用均接近20元,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不过,转机即将到来。这两款药物均已进入2025年医保目录审查环节,医保谈判后价格有望下降,将大大提升药物可及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竞争者是与传统苯二氮卓类药物结构不同的地达西尼。该药由京新药业研发,于2023年底获批,打破了国内失眠治疗领域长期没有创新药的局面。

地达西尼进入医保后的市场表现验证了患者对新治疗方案的渴望——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三千万元,增速远超预期。

04

研发管线丰富,未来竞争更趋多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药企正在加速追赶。

扬子江药业的法赞雷生是国内研发的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除了完全创新的分子实体,传统药物的剂型改良也是研发热点。多家企业正在探索通过鼻喷剂、舌下片、透皮贴剂等新剂型,提高老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恒瑞医药、豪森药业、信立泰等大型药企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研发管线。从早期研究到临床开发,各个环节都有项目在推进,预示着未来几年将有更多治疗选择涌现。

05
市场前景:需求持续释放,差异化竞争成关键

失眠治疗市场远未饱和。随着医学对失眠认识的深入,未来治疗将更加精细化、个性化。

不同类型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不同表现,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机制,也需要不同的药物干预。

联合治疗可能成为复杂病例的选择。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组合,可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单药剂量,降低副作用。

数字疗法与药物治疗的结合也展现出潜力。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的协同应用,可能为慢性失眠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随着更多临床经验的积累,医生将能更精准地匹配患者特点与药物特性,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凡本网注明“来源:砺展展览”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砺展展览,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医疗展会推荐